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常盼 欧阳玲
悠悠古韵的麻石街,古色古香的回龙门,奔流不息的汨罗江,滋养着长乐这片锦绣乡土,惊、奇、险、巧的抬阁故事会在这里孕育,世世代代演绎着“故事”。
青石板路上,一位老者缓缓走向上市街故事会。皮肤上的每一寸沟壑,都诉说着过往。鬓间的每一丝白发,都见证着变迁。他两眼炯炯有神,声如洪钟,中气十足。
(资料图)
“我要把故事顶在头上,把传承担在肩上,把发展记在心上,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第十八代长乐抬阁故事会传承人陈范兴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用心“扎”故事
6月21日,端午佳节前。
陈范兴早早就开始为下午四点的故事会做准备,安排人员工作,清点表演道具,时刻关注着演员们表演前的状态。他爬上高梯,拧紧螺丝,确保高台道具牢固,检查服装头饰,组织小演员们上妆......场馆内处处可见陈范兴忙碌的身影,几十年来,他细心把控各个环节,亲力亲为,保证每台故事的精彩呈现。
“滴答滴答...”这突如其来的夏雨淅淅沥沥地冲洗着麻石古街,打破了古镇的宁静,也打乱了故事会开展的节奏。
气氛逐渐变得低沉,故事会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眉头紧皱,不时问陈老“今天还能演成吗”。人群中,陈范兴来回踱步,他一会儿看看天气预报,一会儿看向场馆外,观察雨势大小。
四十分钟过后,夏雨稀稀疏疏,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负责人们紧锣密鼓地开始“扎故事”。陈范兴熟练地为小演员们戴上头饰,整理服装。着精美服饰的演员们有的被稳固地“扎”上高台,有的绑上3米高杉木条,一切准备就绪。
“锵咚锵,咚锵咚锵......”锣鼓喧天,巡游开始。在陈范兴的带领下,上市街方阵气势十足、威风凛凛。大义凛然的屈原,活灵活现的唐僧,豹头环眼的张飞......一个个古装扮相人物,或踩着数米高跷,或坐着彩车,穿街而过,仿佛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
细雨霏霏,孩子们表演的热情丝毫不减。地故事、地台故事演员作出各种滑稽的样子;高跷演员踩在坑坑洼洼的青石板路上,仍灵活自如,跷足抗手。陈范兴用手机不停记录着演员们精彩的表现,时不时低头观察路面的积水是否会影响高跷表演的正常进行。
“我们长乐抬阁故事会是国家的文化品牌...”陈范兴向前来观看巡游的岳阳市领导介绍故事会的历史发展以及成就,他自豪不已,这是长乐故事会给他带来的,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自信。
巡游结束后,陈范兴带人帮孩子们卸妆,把所有的道具、服饰收进博物馆,一直忙到深夜。
择一事 终一生
1963年,11岁的陈范兴,跟着父亲陈斌泉开始学习踩高跷,高度由1米起,至1970年高度已达4米。“记忆中,每年的故事会都有父亲的身影,玩故事会就是受他影响。”
他先后师从民间艺人梁作林、李宗勉等,学习各种故事的制作、彩绘、造型技艺等。至上世纪80年代初,他已全面掌握故事会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故事”的兴衰,随时代发展潮起潮落。据陈范兴描述,文革时曾掀起“破四旧”,故事会当时作为“四旧”被“破”掉,一停就是10多年。
“祖辈流传下来的,不能毁灭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有了这个想法,他便开始召集镇里有威望的老人,自筹资金,商量恢复故事会。
1986年,一阵声声欢笑,一道锣鼓喧天,一片热闹喜气。重获“新生”的故事会出动100多台故事,200多副高跷,欢庆节日重新开张。
为了进一步增加“长乐抬阁故事会”的观赏性,陈范兴把麻石古街一分为二,形成上市街与下市街两大“阵营”。突出一个“比”,比数量、比新奇、比技巧,使故事会“活”了起来,有了精气神。
对陈范兴和全体长乐人来说,更好的传承祖辈留下的瑰宝,不仅是最响亮口号,更是最卓著的行动。经代代长乐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长乐抬阁故事会2006年被湖南省列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201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陈范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先后荣获市级以上各项奖励30余次。
从初学到精通,再到成为传承人,陈范兴择一事便是一生。
故事会 焕“新”颜
“非遗传承人”这个名词带给陈范兴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一种使命与激励。如何让“故事”既保持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散发出时代的光彩,是陈范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23年长乐抬阁故事会加强故事内容创新,结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乡村振兴、红船精神等时代内容,与时俱进创作了10余台新故事。《屈原》展示伟大爱国主义诗人风采,紧扣廉政建设的时代主题;《盛世华章》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现新时代新征程的崭新风貌……一台台紧扣时代主题的"新故事"让人眼前一亮。
长久以来,在演绎传统故事的同时紧贴时代,不断提炼经典故事、塑造新时代新故事,改造故事道具的外观、造型,陈范兴总是不遗余力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故事”中。
故事内容“新”,表演人群也需“新”。
“长乐抬阁故事会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要从学校教育入手,从青少年抓起。”陈范兴把“非遗”搬进课堂,让游走在空中的长乐故事真正走近校园,让传承千年的非遗文化真正亲近孩子们。孩子们感召“故事”魅力,不断走进这跨越千年的“故事”。
2023年元宵节表演期间,上、下市街出动了1000余名演职人员,年龄跨度从4岁到76岁,小孩子、年轻人参与故事巡游的比例达到80%,为历年最高。孩子们积极参与,家长们全力支持,文化遗产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传承。
令陈范兴高兴的是,如今的长乐街头,人人谈“故事”、看“故事”、扎“故事”、爱“故事”。“我们的故事会如此红火,离不开国家、地方政策的扶持,新闻媒体的积极推广,人民的热情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陈范兴对故事会的未来充满着期待与信心。
(图片摄影:刘安萍 孙佳惠)
关键词: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