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费需求持续低迷,养殖端生猪压栏现象增多,导致供需呈双减态势,猪价陷入底部横盘。然而,养殖户观望了近半月后,官方收储仍未落地,市场情绪分化,使得养殖端压栏现象明显松动,生猪供应宽松,屠宰企业则借势压价,国内猪价明显恶化,跌势呈现提档升级的趋势,生猪均价震荡寻底,养殖端资金压力急剧增加,导致生猪育肥超过5个月出现亏损。据机构分析,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下跌0.18元,屠宰企业报价触底14.11元/公斤,生猪价格大幅回落,国内市场猪价普遍下跌,多地猪价陆续跌破14元/公斤,市场供应强于需求。
生猪供需矛盾加剧,猪价持续下跌
(资料图)
近期,消费需求疲软,加之官方收储消息未能落地,使得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猪价持续走低。养殖端出现了大量压栏现象,导致生猪供应压力增大。屠宰企业为了应对市场形势,纷纷压价出售生猪,使得猪价整体呈现恶化趋势,并且跌势还进一步提高。养殖端受到巨大的资金压力,养殖成本大幅度增加,生猪育肥超过5个月已经出现亏损的情况。
猪价跌破14元,市场供需明显不平衡
根据数据显示,在全国南北市场,猪价降至新低,云南市场生猪均价达到13.6元/公斤,黑龙江、吉林、辽宁、贵州、新疆、内蒙古、湖南、湖北等地出现了猪价下跌至13.6-14元/公斤的情况。而在高价地区,海南市场生猪价格保持在15.1元/公斤,传统高价省市浙江、福建地区逐步跌破14.5元/公斤,四川、重庆市场下跌至14元/公斤。从市场表现来看,供应过剩的问题日益凸显,而需求相对较弱。
供应压力不减,市场消费疲软
生猪出栏计划完成率高达104.29%,生猪供应压力依然存在。虽然出栏计划有所下降,但与3月份相比仍有增量。养殖企业集团化出栏情绪积极,导致大猪出栏相对宽松,而消费对大猪的需求转差,标肥价差进一步压制标猪价格。
同时,气温上升,居民对猪肉采购的欲望降低,屠宰场分割入库较为谨慎,导致冻品猪肉库存累积,屠宰企业开工率下降,减量收猪意愿增加,消费缺乏支撑,市场白条猪走货困难,多地屠宰场被迫入库,加剧了屠宰企业压价的情绪。
展望后市,养殖企业挺价情绪升温
受养殖企业主动挺价情绪反弹,个人认为此轮猪价下行或将再次止步,呈现底部震荡走势。值得关注的是二次收储落地、屠宰企业分割入库以及市场二次育肥的情况。预计8月份,猪价前景将逐步明朗。
总结当前,猪价跌势“提档升级”,多地猪价陆续跌破14元的情况仍在持续。生猪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养殖端面临巨大的压力,而消费市场需求疲软。然而,养殖企业的挺价情绪升温,预计猪价有望止跌,并呈现底部震荡走势。因此,关注二次收储落地、屠宰企业分割入库以及市场二次育肥的情况对于后市的猪价走势至关重要。
关键词:
品牌